馬貴幫從輟學少年到叉車大王
1976年出生于四川廣元農村,2011年入職成都園區(qū)。入職以來,他獲得公司內外十幾個獎項;
2014年、2016年,他兩次在“成都市百萬職工技能大賽”國防電子系統(tǒng)叉車比賽中奪冠;
2016年,獲得“成都市技術能手”和“四川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2019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輟學少年成為叉車司機
個子高,身板結實,長相敦厚,話語不多,眼前的馬貴幫一副忠厚的老大哥模樣。
馬貴幫來自四川廣元農村,小時候就很熱心樂于助人,經常幫鄉(xiāng)鄰做善事。1999年,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當地一所縣中學,可家里不幸發(fā)生火災,懂事的他悄悄收起錄取通知書,把唯一的學習機會讓給了弟弟。
輟學后,他外出打工,在廣元一家公司當倉管員,負責管理出入倉庫的物料,物料運送由叉車司機進行裝卸作業(yè)。馬貴幫覺得,倉管員如果能開叉車,可以節(jié)省人力成本,且開叉車是一份技術活,初入職場的他,也渴望能有一技傍身。
有了這種想法,加之看到叉車司機駕駛叉車從容自如,動作帥氣,學會開叉車成了馬貴幫夢寐以求的工作。
很快,他打聽到報考叉車證的途徑,并果斷報了名,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叉車駕駛。2001年馬貴幫順利拿到了叉車駕駛證,但由于崗位限制,他鮮有操作叉車的機會。
2002年,為了能有更多機會開叉車,馬貴幫跳槽到陜西省輸送電力工程公司做倉管兼叉車司機。單位主管及同事對他的評價是“工作非常敬業(yè)”。年底,他因操作叉車零事故和冒雨返回公司搶救物資等優(yōu)異表現,被授予“優(yōu)秀員工”和“最佳模范員工”的光榮稱號。
2008年,汶川大地震毀了馬貴幫家里的房子。得知這個消息,馬貴幫立即辭掉工作回到老家安撫父母。當時,他的弟弟遠在深圳,因工作忙沒時間回家。馬貴幫與父親兩人,一錘一錘打地基,一磚一瓦建起了一棟兩層樓的新房。
房子建好后,家人極力要他留在四川,方便?;丶铱纯础S谑?,2011年5月,馬貴幫加入成都富士康,成為一名叉車司機。
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
從倉管員到叉車司機,馬貴幫剛入職,就遇到了一大挑戰(zhàn):對園區(qū)叉車的車型不熟悉、操作技能不熟練。
當時正值富士康在成都建廠初期,園區(qū)到處堆放著建筑材料。沒有練車場地,他就自己手提肩扛移走物料,騰出一塊空地,并用廢舊棧板設置障礙,模擬各種駕駛難度。
工作間隙和休息時間,他坐上駕駛室,經常在大太陽底下練車練到汗流浹背。他還主動結交園區(qū)的叉車高手,向他們學習操作技巧。
有兄弟單位需要叉車司機支援時,他總是有求必應,“挑戰(zhàn)練習的機會又來了,我決不能放過!”
后來,他在完成本職工作后,不等別人開口就主動“請戰(zhàn)”。從慢到快、從顫顫巍巍到穩(wěn)穩(wěn)當當,經過兩個多月的操練,馬貴幫的叉車操作技術就和園區(qū)高手不相上下,主管和同行都夸他是“老司機”。
“要想提升車技,必須勤學、多練。”在馬貴幫看來,開叉車與其它技能一樣,需要不斷向高手學習、不斷挑戰(zhàn)自我,才能有所提升。
2013年,園區(qū)一個單位有一批自動化設備需要搬運,但這些設備精密易損,搬運作業(yè)要承擔巨大的壓力和風險,該單位的叉車司機無人敢承攬這項任務。
“當時,他們部門主管找了徐召軍課長請求支援,課長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我和同事沈偉,并提醒我們相應的風險和壓力。我倆還是選擇接受這一重任。”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雖然馬貴幫和沈偉叉車技術較好,但這項無人接手的任務一開始作業(yè),就遇到了重重困難。
“不少設備已達到叉車作業(yè)的最大噸位2.5噸,叉車很難叉起,更別說搬運了。”隨后,他們換了長叉,才成功叉起設備,但由于設備重量已達承載極限,如何保持平穩(wěn)作業(yè)是需要解決的第二個難題。
不同的設備,形態(tài)、體積各不相同,馬貴幫與沈偉費了很大功夫才找到各自最佳的受力平衡點。接下來就是運輸了,遠距離運輸對駕駛員的技術、體力和耐心都是極大的考驗。“只有每個環(huán)節(jié)做到最好,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經過半個月的摸索和努力,他們終于成功將這批貴重的自動化設備完好無損地搬運至指定地點。這場挑戰(zhàn)極限的考驗,讓“馬貴幫叉車技術了不得”的消息傳遍園區(qū),他一下子成了單位的紅人,從此“生意”不斷。
談到這次大膽的舉動,馬貴幫笑言,“當時只想著這活兒不接心里不踏實,責任總得有人來承擔,不能因為害怕就不去做。”
獲評“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自從事叉車駕駛作業(yè)以來,馬貴幫一直保持著“0事故”的傳奇。他過硬的叉車技術深受主管重視,每次部門需要培養(yǎng)新的叉車司機,主管就會交給他帶。
“開叉車,安全是第一位的。”馬貴幫經常強調,學會開叉車并不太難,難的是“0事故”,要做到人安全、車安全、料安全,首先要擺正心態(tài)。
“名師出高徒”,迄今為止,馬貴幫已經為園區(qū)培養(yǎng)出眾多優(yōu)秀叉車司機。2014年,園區(qū)消防暨工業(yè)安全部舉辦叉車司機培訓班,需要技術精湛的叉車司機當教員,徐召軍課長特地向主辦方推薦了馬貴幫。
馬貴幫欣然應允。這次培訓與平時帶徒弟有很大區(qū)別。一是時間緊,每個學員的培訓時間只有30小時;二是學員多、基礎參差不齊,很多人連方向盤都沒有摸過;三是每部叉車上只能坐一個人,教練不能像轎車教練坐在旁邊指點并作緊急控制。
“減速!右轉!回正!”訓練場上,馬貴幫眼疾口快、不厭其煩地指導和糾正學員的動作,經常講到口干舌燥,喉嚨沙啞。“講兩個小時的課,比上一天的班還累。”他說,當過叉車教練后,才深刻體會到當初教自己操作叉車的師傅有多不容易。
三個月的時間,馬貴幫為公司培養(yǎng)了80余名合格的叉車司機。主辦方稱贊,“這次培訓效果很好,通過率超過98%。馬貴幫很有耐心,對一些資質差點的學員,他還會為他們開小灶。”
有道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2014年,馬貴幫走出廠區(qū)對外展示他積累十余年的功力。他報名參加了成都百萬職工技能大賽之叉車比賽,在叉車理論和實操考試中一舉奪冠。2016年,他再次在百萬職工技能賽中蟬聯冠軍。
談到這兩次比賽,馬貴幫很談定:“和平時一樣,只是抱著鍛煉的心態(tài)參加,不在乎會不會拿獎。我沒有什么訣竅,不過是開得慢一點穩(wěn)一點而已。”
2015年,由成都市總工會和成都園區(qū)工會推薦,他獲得“四川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2016年,他再次在“成都市百萬職工技能大賽”國防電子叉車比賽中奪冠,同年,他獲得“成都市技術能手”稱號。
2018年,因本職工作出色,工作穩(wěn)定性高,作為園區(qū)基層員工的優(yōu)秀代表,由成都市總工會和成都園區(qū)工會推薦,他當選四川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四川省總工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代表,并獲評“富士康之星·工匠之星”。
2019年,他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臺上一瞬間的綻放,是崗位上數十年的堅守。當初與馬貴幫同時入職的同事,留下來的只剩下他自己。開叉車是他熱愛的職業(yè),他打算一直干這一行,干好這一行。
“他辦事,我放心。”馬貴幫的現任線長吳建軍表示,馬貴幫不僅技術好,人品也好,他比自己年長10歲,但每次給他安排工作任務都亳不推脫,也從不抱怨,臉上還經常掛著笑容。有主管曾經評價他:“馬貴幫人很踏實,是像老水牛一樣的優(yōu)秀工匠。”
對于自己得到的一次次榮譽或頭銜,馬貴幫很清醒:“比我優(yōu)秀的人還有很多。在奮斗的過程中,我認識的各行各業(yè)的優(yōu)秀人士,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他也很感謝公司提供的平臺,也很感謝主管、同事的肯定。
他打算長期為公司服務,既要在競技場上為公司爭光,也要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提升自我。德技雙馨,長期堅持,將開叉車做好做到極致,就是不簡單,就是了不起!馬貴幫秉承的,正是難能可貴的大國精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