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特爾分享工廠檢查必備知識(七)---生產過程
工廠檢查作為產品認證工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工廠質量保證能力、產品一致性控制等檢查內容所進行的評價活動。為了使認證委托人、獲證企業(yè)等相關方理解和把握工廠檢查的基本要求,結合PCEC發(fā)布的《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細則防爆電氣》,本文簡要解讀工廠質量保證能力要求。本文共分九部分對質量保證能力實施分析,包括:組織的資質、質量管理體系、一致性和變更、文件和記錄的控制、資源、采購過程、生產過程、檢測檢驗試驗、證書和標志的使用。今天進行第七部分的分享:生產過程。
生產過程
工廠應了解生產過程中每一個過程對最終產品的影響程度,結合實際情況策劃并確定適當的控制措施,以滿足認證的要求。這些控制措施通常以工藝文件、內部指令、圖紙、生產計劃、企業(yè)標準及作業(yè)指導書等體現。
01關鍵工序
關鍵工序指有下述特點的工序:
(1)決定或影響到產品是否具備預期的重要特性、特征;
(2)如果工序有問題,將造成批量不合格;
(3)如果工序有問題,其造成的不合格品難以追溯;
(4)工序的生產結果無法或無法通過經濟的手段進行檢驗且影響產品質量。
對關鍵工序應制定作業(yè)指導書。工藝文件應完整,一般包括工藝過程卡、裝配工藝卡片、關鍵件加工工藝卡、工藝流程圖、關鍵件明細表。工藝文件技術要求應與認證審批結果一致。工藝流程圖應明晰、正確識別出關鍵工序。
02過程監(jiān)測
監(jiān)測活動包括對產品特性、過程參數、作業(yè)人員、作業(yè)過程活動、工作環(huán)境等方面的監(jiān)控。
通常對存在下列情況的過程應考慮對過程參數進行有效的監(jiān)控:
過程的結果不能或難以通過后續(xù)的檢驗或試驗加以完全驗證,包括僅在產品使用后問題才能顯現出來的過程或者加工后無法測量或需實施破壞性測量才能得出結果;
對最終產品的認證特性有重大影響的過程。
過程參數偏離會導致成品(半成品)不合格時,工廠宜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當過程參數由特定的軟件進行監(jiān)視或測量時,工廠宜確保軟件正確使用的措施或規(guī)定,防止軟件的非預期使用。
03標識和可追溯性
工廠應采用適當的方法標識產品,以保證在生產、檢驗各環(huán)節(jié)不發(fā)生混淆,并能夠可靠地追溯每件或每批成品所用的關鍵件的來源。對生產過程中不能連續(xù)保留標志的,應采取適當的方法,如對軋制件或澆鑄件追溯到原始爐號和澆次。采用抽樣檢驗方法時,確保能夠通過樣品的標志追溯到樣品所代表的產品。
標識的目的是防止錯用、混用和非預期使用,以及在有追溯要求時,能通過標識實現追溯。標識的方法可以是:編號、條碼、記錄、顏色、區(qū)域、版本。
04防護
防護的對象是過程的輸出,不宜僅僅針對最終的產品。工廠應充分識別哪些輸出需要予以防護,使用何種方法進行防護。防護的范圍包括從工廠內部生產和提供到交付至顧客指定地點期間的所有過程。不僅需要工廠在內部遵守要求,還應使可能涉及的外部分包方遵守相關要求。比如,工廠將產品的運輸、包裝委托給外部。
通常防護可包括:
建立并保持與工廠的產品相適宜的防護標識,如施加必要的包裝標識、運輸過程中的防護標識。如,易碎標識、放置方向。
包裝:針對產品要求,考慮有利于產品的要求,選擇適宜的包裝材料和控制方法。如,遠距離運輸采取木箱包裝,近距離運輸采取紙箱包裝。
儲存:建立存儲制度,對存儲產品進行必要的標識、出入庫保管、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保存。如,非金屬材料的存放對溫度、濕度有要求,企業(yè)宜配備溫濕度計、空調、冰箱等設施并配備專人實施記錄。
本期內容主要分享CCC認證工廠檢查必備知識第七篇---生產過程。后續(xù)將會陸續(xù)推出“檢測檢驗試驗、證書和標志的使用”系列文章。我們下期再見。